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意义重大
国务院日前印发《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》,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,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。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,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,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,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,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众所周知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,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。日前公布的20
2018-06-25 10:01:13
国务院日前印发《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》,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,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。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,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,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,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,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
众所周知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,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。日前公布的2017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,根据住院分娩活产统计,2017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数为1758万人,二孩占比超过50%。对比发现,与2016年相比,2017年我国新生婴儿数减少了88万。而从历年《中国统计年鉴》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进入少子化、老龄化社会。统计数据显示,到2017年底,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.4亿,占比已经提高到17.3%,其中,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.58亿,占比上升到11.4%。
严重老龄化带来的不只是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缩减的问题,还对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形成了严峻的挑战。人社部日前发布的《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3310亿元,其中征缴收入33403亿元,全年基金总支出38052亿元。征缴资金规模仅相当于当期基金支出的87.78%。有数据显示,2014年开始,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大于征缴收入,当期发生征缴缺口1321亿元。此后,基金征缴收入与基金支出的“缺口”持续扩大。而财政部的一组数据更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趋势:2016年保险费收入减去支出所得的收支为赤字6058亿元。以养老、医疗保险为中心,赤字额比2015年增大了七成。2011年平均3.16名职工供养1名老人,到2016年变成平均2.8名职工供养1名老人。用于填补缺口的财政补贴达1.1万亿元,比5年前翻了一番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养老金亏空的事实,社保养老金已无法满足我们老年后的基本生活开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内在养老保险保障能力方面存在两大问题:一是地区之间的保障能力差异较大,二是整体养老保障能力的长期趋势很不乐观。目前国内养老保险基金在省际之间的差别很大。大体而言,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与地方经济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,另外与人口流动有很大关系,外来劳动力输入多的地方情况较好。2016年省级结余前五位的省(直辖市)分别为广东(7258亿元)、北京(3524亿元)、江苏(3366亿元)、浙江(3225亿元)、山东(2306亿元),占全国累计结余的近44.8%。令人意外的是,在城市经济和财政能力较强的上海市,2016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1276.96亿元,显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上海市,养老保险基金正在进入支付高峰期。而经济较差的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养老金收支早已入不敷出。各地区养老压力的差别很大,比如黑龙江的抚养比是1.3∶1,而广东的抚养比是9∶1。
正是为了解决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基金不平衡的问题,我国从2018年开始将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。通过调剂,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。据人社部称,先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,均衡地区之间由于人口结构、特别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抚养比差异过大带来的养老保险负担,调剂余缺,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发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作用。说白了,中央调剂的作用就是在省际之间调动养老保险资源,避免部分省份出现无法支付养老金的情况。
毫无疑问,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建立,是为平衡各省区市经济不平衡建立的调剂工具,以避免部分经济落后、社保负担重的省份,面临发不出养老金的风险。但某种程度上说,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,其长期前景并不乐观。正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所言,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存在诸多问题,养老保险体系高度碎片化,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都不足,效率也比较低,而且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。因此,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进行制度改革已经是时不我待了。
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